我国铁尾矿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展望
阅读次数:258 发布时间:2025-02-06 来源: 资源与产业
引言
铁尾矿是铁矿石经过选矿工艺选取铁精矿后排放的废渣。由于利用技术的限制,长期以来对铁尾矿一般采取堆填处置,这不仅占用土地,而且引起环境污染和安全问题,工厂还得支付土地征用费、运费和填埋费等,增加了钢铁的生产成本。随着钢铁产业的迅速发展,铁矿石的开采量不断增加,选矿厂排放的尾矿量也与日俱增,堆存的大量尾矿给矿业环境及经济等带来不少的难题,已成为矿产和钢铁行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进行铁尾矿的二次利用是解决尾矿问题的根本出路。
国外非常重视铁尾矿的综合利用,其研究工作起步较早,许多发达国家把实现无废料矿山作为开发目标之一,把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程度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尾矿的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并在从尾矿中回收有价金属与非金属元素、利用铁尾矿作为采空区的充填材料、磁化尾矿做土壤改良剂、利用铁尾矿库复垦植被以及尾矿制作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取得了许多实用性的成果。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意识的不断增强,铁尾矿的综合利用工作在我国已引起普遍关注,一些高等院校、研究院所等单位与矿山企业紧密合作,广泛开发铁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在铁尾矿的综合利用方面也取得了快速发展。
1.我国铁尾矿特点及资源现状
1.1铁尾矿特点
我国铁尾矿的突出特点是种类繁多、性质复杂、粒度细、泥化严重。按照铁尾矿的类型,我国当前排放量较大的主要有赤铁矿尾矿和磁铁矿尾矿两大类。我国铁精矿产量中磁铁矿精矿约占3/4,因此磁铁矿尾矿占铁尾矿的大部分,但由于本身性质的差异,赤铁矿比磁铁矿难选,因而其尾矿产生量更多,综合利用难度更大,而导致堆存量较大。按照铁尾矿的化学组成,一般将其分为5种类型:高硅类、高铝类、高钙镁类、低钙镁铝硅类和多金属类。这种划分方式主要视其不同元素的含量差异,从而有利于选择不同的利用途径。
铁尾矿化学成分主要有SiO2、Al2O3、Fe2O3、CaO、MgO等,还含有少量K2O、Na2O以及S等。但因铁矿石产地和选矿工艺的不同,其成分及含量也不同,导致尾矿性质也存在很大差异。此外,我国铁矿资源嵌布粒度细,共生复杂,为获得高品位精矿,大部分须经过至少二段磨矿、选别,除预选抛出少量粗粒尾矿以外,大部分选矿排出的尾矿粒度很细,主要以细粒、微细粒的矿泥形式存在。如西石门铁矿的细粒尾矿,-0.074mm就占70%,这样的细粒尾矿勿须再磨即可直接回收和加工利用。
1.2铁尾矿资源现状
当前,我国铁尾矿的排放量增长迅速,堆存量日益增大。由于我国铁矿石品位低、共伴生矿多,在选矿过程中会排出大量尾矿,每生产1t铁精矿要排出2.5~3.0t尾矿,同时随着矿产资源利用程度的提高,矿石的可开采品位相应降低,尾矿排出量也在逐渐增加。据统计,1949—2009年,全国铁尾矿排放量大约为62亿t,特别是2003年后尾矿排放量呈大幅度上升趋势,2009年排出的尾矿量达5.5亿t,2010年排放量为6亿t以上。而排出的大部分铁尾矿采取堆存处置,导致铁尾矿的堆存量巨大,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国土资源部等部门组织编制的《金属尾矿综合利用专项规划(2010—2015年)》指出,截止2007年,全国尾矿堆积总量为80.46亿t,而铁尾矿占全部尾矿堆存总量的1/3以上。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累计堆存的铁尾矿量高达50亿t左右,而且随着铁尾矿排放量的提高,其堆存量日益增大。
铁尾矿已成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综合利用率最低的固体废弃物,是当前我国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组成部分。与粉煤灰、煤矸石等固体废弃物相比,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更复杂、难度更大。据《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十二五”规划》指出,2010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在40%左右,其中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率为68%,煤矸石的综合利用率为61%,冶炼渣的综合利用率为60%,相比之下,尾矿的综合利用率大大滞后,仅为14%,尤其铁尾矿的利用率更低为10%以下,与发达国家综合利用率为60%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因此,我国铁尾矿种类繁多,性质复杂,回收和综合利用难度较大,当前铁尾矿的排放量增长迅速,堆存量日益增大,但是开发利用程度很低,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对矿业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的挑战。
2.铁尾矿综合利用现状
我国铁尾矿综合利用起步相对较晚,但进展较快。近年来,在铁尾矿的综合利用技术开发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尤其在尾矿再选与回收有价元素以及用作建筑材料原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较多,此外还包括作为采空区的充填材料、用作土壤改良剂和微量元素肥料以及尾矿库复垦等方面。
2.1铁尾矿再选与回收有价元素
尾矿综合利用是世界性的难题,最大着眼点是提取尾矿中有价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提高资源综合利用价值。这不仅在尾矿回收工艺技术上有所提升,而且尾矿回收设备也有很大改进。首钢水厂铁选厂开发了尾矿高效回收新工艺,每年处理尾矿量787万t,尾矿经过再选后,将生产出品位66.95%的铁精矿28.8万t,回收金属量19.28万t,直接经济价值达2.3亿元。每年少排尾矿量28.8万t,每年减少占用尾矿库库容9万m3左右,环境效益明显。我国铁尾矿中平均铁品位约为10%,如果对尾矿进行再选,将尾矿铁品位由10%降为7%,以年处理铁尾矿2000万t计算,将每年回收90万t铁精矿(按我国铁精矿品位66%折算),按800元/t计,价值7.2亿元,经济价值明显。同时,铁尾矿中含有的其他有价元素若能进行回收,必将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歪头山铁矿选矿厂采用JHC型矩环式永磁磁选机和BX磁选机,每年可从尾矿中回收品位65%铁精矿5.52万t。梅山铁矿、昆钢大红山铁选矿厂采用高梯度强磁选机回收尾矿中的铁矿物,每年可多产精矿7万~15万t,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孙达等进行了从铁尾矿中回收铜的试验研究,经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及四次精选的闭路浮选流程,由含铜0.28%铁尾矿获得铜品位23.68%、回收率68.86%的铜精矿,再对浮选尾矿进行摇床重选,使尾矿的铜品位降至0.1%,回收率提高到73.55%。
总之,铁尾矿再选与回收有价元素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在提升尾矿回收工艺技术和回收设备上都有很大进展,但该利用途径受尾矿本身特性及回收技术的影响较大,对很多尾矿不适用,而且再选与回收有价元素后仍然会产生新的固体废物污染,必须联合其他尾矿利用技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尾矿问题。
2.2铁尾矿制作建筑材料
铁尾矿的化学成分与粘土等矿物材料十分接近,可以作为制作建筑材料的原料,将其应用于建材领域比在其他领域具有更多的优点,不仅可以大宗量彻底的利用铁尾矿,有效的缓解铁尾矿堆存带来的大量问题,而且为建材开辟了新的资源。我国在当前应用中已取得明显成效,主要集中在建筑用砖、水泥、微晶玻璃以及其他建筑材料方面。
1)利用铁尾矿制砖。
建筑用砖仍是我国建筑业用量最大的建材产品之一,当前国家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制定了一系列禁止实心黏土砖的政策,所以利用铁尾矿制砖不失为一条很好的途径。根据不同的工艺主要分为免蒸免烧砖、蒸压砖和烧结砖。马鞍山矿山研究院采用齐大山、歪头山铁矿的高硅尾矿为主要原料,配入少量骨料、钙质胶凝材料及外加剂,加入适量的水,均匀搅拌后在60t的压力机上模压成型,脱模后经标准养护(自然养护)28天,成功地制成免烧砖。张锦瑞、贾清梅等利用唐山地区的高硅铁尾矿为主要原料,加入一定量粗骨料、水泥、粉煤灰和外加剂,经配料、坯料制备、振动成型后蒸压养护,再蒸汽养护,成功地研制出尾矿掺量50%以上的蒸压砖,所制得的尾矿砖抗压、抗折强度均达到相关标准,其他性能指标也满足要求。近年来,我国研究人员对铁尾矿制备烧结砖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梅山矿业公司联合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等单位,围绕梅山铁尾矿生产烧结砖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先后利用梅山铁矿尾矿,进行了从实验室试验、半工业试验到工业试验的系统烧结制砖研究,可制备出质量达标的实心砖、多孔砖和空心砖,证实了其代替黏土生产烧结砖的可行性。孙天虎等也利用邯郸型高钙、镁尾矿,采用工业上常用的挤出成型法来制备烧结多孔砖。石棋等在玻化砖配方中除了加入高岭土、瓷石、长石、石英等陶瓷常用原料以外,引入20%~30%程潮铁尾矿,可以得到以钙长石为主晶相的玻化砖。
2)用于生产其他建筑材料。
铁尾矿在建材业中还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用来制作胶凝材料,作为混凝土骨料、水泥掺料、建筑用砂和铺筑路基等。李继芳等将铁尾矿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上成功应用,试验证明完全可用铁尾矿替代传统的硅质、铁质材料,生产的熟料质量较好,可以稳定生产普通52.5级等高标号水泥。并且每t熟料成本下降近5元,2500t/d新型干法生产线年可利用铁尾矿约10万t。刘文永等利用首钢水厂铁尾矿,通过配料和烧制试验研究,成功地完成了掺加铁尾矿烧制胶凝材料的试验研究。
此外,铁尾矿用于生产微晶玻璃、保温材料等产品的研发也在进行中。铁尾矿可以用来生产对透明度要求不高的玻璃建材制品,比如有色玻璃装饰板、微晶玻璃装饰板、玻璃马赛克等。目前,研究较多的是利用尾矿生产微晶玻璃和玻璃马赛克等。
2.3作为矿山采空区的充填材料
近年来,充填采矿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将尾矿填充采空区不仅可以解决尾矿的排放问题,而且降低了充填成本,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有些矿山由于地形的原因,不可能设置尾矿库,利用尾矿充填采空区则是其直接利用尾矿的有效途径。康建华采用全尾砂胶结充填技术,利用张马屯铁矿选矿厂两端脱水后的尾矿充填采空区效果好。边同民等利用马庄铁尾矿充填采空区24万m2,使马庄铁矿塌陷区和尾矿库得到彻底的治理,解决了两个重大危险源。从实践来看,来源广泛的尾砂代替砂石作井下大面积充填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也是矿山正在研发推广的一项新工艺。
2.4用作土壤改良剂和微量元素肥料
铁尾矿中往往含有Fe、Zn、Mn、Cu、Mo、V、B、P等微量元素,这些正是维持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必需元素,对其进一步磁化可制成磁化尾矿土壤改良剂,如再掺入一定比例的N、K、P等元素,可磁化成磁尾复合肥,对植物生长非常有利。我国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曾在“七五”和“八五”期间,率先进行了利用磁化铁尾矿作为土壤改良剂的研究工作,研究磁化铁尾矿作为肥料,施入土壤中使农作物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并在当涂太仓生态村建成一座年产10000t的磁化复合肥厂,这种磁化复合肥深受周围农民的欢迎。但铁尾矿排放量大,而制作的尾矿复合肥的肥力有限,且不能像有机肥和化肥那样容易自然分解、消失,只能在当地少量使用,限制了尾矿作为肥料方面的大量应用和消耗,因而近年来研究和应用较少。
2.5利用尾矿库复垦植被
尾矿库复垦对于减少土地资源浪费、降低尾矿污染、优化矿山环境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矿山的土地复垦工作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近年来在尾矿库的复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唐山地区迁安、遵化县地方铁矿厂将尾矿排放在滦河荒滩上,表面覆盖一层25~30cm的山皮土复垦造田,现已造田种植各种农作物,实现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南芬选矿厂通过在旧尾矿库表面覆盖表土的方法,使整个旧尾矿库复垦造田,不仅治理了尾矿库的粉尘污染,而且尾矿库造田后成为南芬地区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马鞍山矿山研究院在马钢姑山铁尾矿库和排土场开展了扬尘抑制及植被复垦的技术研究,对尾矿库复垦的技术条件以及扬尘抑制有关资料进行了收集,并在尾矿库坝坡和排土场进行了植被试验,目前正在开发研制的“冶金矿山土地复垦专家系统”可为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不同土壤及矿石特征的矿山提供有关最佳复垦方案等方面的专家咨询。
3.展望及建议
铁尾矿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其综合利用是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有效手段。对于我国来说,铁尾矿资源的综合利用还在起步阶段,近年来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其开发利用程度仍然很低,远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应当从政策、经济、法律以及技术等方面着眼,并根据当前形势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1)政策上,国家及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给予足够重视和大力支持,制定矿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机制,促进矿山企业对尾矿资源循环利用的积极性,使铁尾矿综合利用步入正轨。
2)铁尾矿的综合利用涉及跨行业、多学科的许多领域,各相关部门应积极组建铁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铁尾矿资源综合利用的大型研究课题,并通过工程示范建设,加快推进尾矿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
3)我国许多的铁尾矿综合利用研究尚处于实验室阶段,很多研究成果难以推广应用,各相关部门应坚持科研和生产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尾矿综合利用的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使研究成果能早日应用于实践。
4)根据我国铁尾矿堆存量巨大的现状,其利用途径首先应该以大宗利用为主,先解决利用量的问题,深入完善尾矿建材和尾矿充填采空区技术研究,同时,以精细利用的多样化方法为辅,开展铁尾矿的整体利用,逐步实现无尾矿矿山的目标。
5)由于不同地区地质条件各不相同,各矿山尾矿在化学组成和物化性质方面差异较大,铁尾矿的开发利用需针对不同地区的特定条件做专门的研究,并按地域和尾矿本身的特点对铁尾矿资源进行分类,分别提出其合理利用途径。
总之,我国在铁尾矿综合利用方面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与当前需要之间还是存在很大差距,铁尾矿综合利用任务艰巨、形势迫切,应当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大力促进我国铁尾矿综合利用和矿业可持续发展。铁尾矿的资源化利用研究方兴未艾,资源化利用前景广阔,在政府及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与矿山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铁尾矿利用与治理工作必将迎来良性发展之路。
上一篇: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