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工业固废的认识
阅读次数:499 发布时间:2025-01-14
1.工业废固的现状与特点
1.1 产生规模与来源
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工业固体废物的产生量持续攀升。在我国,每年的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已接近十亿吨,累计工业固体废物总量即将接近一百亿吨大关。从来源上看,我国80%左右的工业固体废物是矿山开采和基于矿山开采的冶炼工业固体废物,此外,化工、火电、建材等行业也是工业废固的重要产生源。
1.2 种类与成分
工业废固种类繁多,成分复杂。按其性质可分为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固体废物。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包括尾矿、煤矸石、粉煤灰、炉渣等,危险固体废物则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危险特性,如废电池、废农药、废有机溶剂等。
2.工业废固的危害
2.1 对土壤的污染
工业废固中的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有机物等,会通过雨水淋溶、地表径流等方式进入土壤,改变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植被生长。部分重金属在土壤中难以降解,会长期积累,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2.2 对水体的污染
一些工业废固在堆放或处置过程中,会产生渗滤液,这些渗滤液中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如果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污染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此外,工业废固中的一些可溶物也会随着雨水进入水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酸碱化等,影响水生生物的生存和水资源的利用。
2.3 对大气的污染
工业废固中的粉状物质,如粉煤灰、煤矸石等,在堆放和运输过程中容易产生扬尘,这些扬尘会进入大气环境,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空气,同时还可能吸附有害气体和重金属,对人体呼吸系统和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一些有机固体废物在分解过程中还会释放出恶臭气体,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
2.4 占用土地资源
工业废固的大量产生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进行堆放和处置。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固的堆存量不断增加,这不仅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导致土地的闲置和退化,影响土地的可持续利用。在一些地区,由于工业废固的无序堆放,甚至出现了“垃圾围城”的现象。
3.工业废固的处理与处置技术
3.1 综合利用技术
资源回收技术:对于一些含有有价金属和稀有金属的工业废固,如尾矿、废旧电子产品等,可以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进行回收利用。例如,通过浮选、磁选、重选等物理方法可以从尾矿中回收铁、铜、铅、锌等金属;利用化学浸出法可以从废旧电池中回收锂、钴、镍等稀有金属。
能源化利用技术:部分工业废固具有一定的热值,可以通过燃烧、气化、热解等方式将其转化为能源。例如,煤矸石可以用于发电、供热和生产煤气;城市生活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可以通过焚烧发电或生产生物燃气。
建材化利用技术:许多工业废固可以作为生产建筑材料的原料,如粉煤灰、炉渣、钢渣等可以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砖、瓦等建筑材料。这不仅可以减少对天然资源的开采,还可以降低建筑材料的生产成本,同时实现工业废固的资源化利用。
3.2 无害化处理技术
焚烧技术:对于一些有机含量高、热值高的危险固体废物,如废塑料、废橡胶、废有机溶剂等,可以采用焚烧技术进行处理。焚烧可以使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无害物质,同时可以回收热量。但是,焚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燃烧条件,以防止产生二噁英等有害气体。
填埋技术:填埋是一种传统的固体废物处置方法,适用于无法进行回收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的工业废固。填埋场需要进行防渗处理,以防止渗滤液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同时,填埋过程中需要对填埋气体进行收集和处理,以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固化/稳定化技术:对于一些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工业废固,可以采用固化/稳定化技术进行处理。该技术通过添加固化剂/稳定剂,将有害物质固定在固化体中,降低其毒性和迁移性,从而实现无害化处理。固化/稳定化后的产物可以进行填埋或其他处置。
4.工业废固处理的政策与法规
4.1 国际政策法规
国际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了严格的工业废固管理政策和法规。例如,欧盟制定了《欧盟废物框架指令》《欧盟危险废物指令》等一系列指令,对工业废固的定义、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环节进行了详细规定,并要求成员国建立完善的废物管理体系,确保工业废固得到妥善处理和处置。美国也制定了《资源保护与回收法》《综合环境反应、赔偿和责任法》等法律法规,对工业废固的管理和处置进行了规范。
4.2 国内政策法规
在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是工业废固管理的基本法律,该法对工业废固的产生、收集、储存、运输、利用、处置等环节的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规定,并明确了相关单位和个人的法律责任。此外,我国还出台了《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等一系列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对特定类型的工业废固的管理进行了细化和规范。
5.工业废固处理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5.1 经济效益
资源回收带来的经济收益:通过对工业废固中的有价金属、稀有金属和其他资源的回收利用,可以为企业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例如,回收废旧电子产品中的贵金属可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同时还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开采,降低资源获取成本。
能源化利用的成本节约:工业废固的能源化利用可以替代部分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等,从而降低能源采购成本。例如,利用煤矸石发电可以为企业节省大量的煤炭采购费用,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发电收益。
建材化利用的市场潜力:工业废固作为建筑材料的原料,可以生产出各种新型建筑材料,如粉煤灰砖、炉渣混凝土等。这些新型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市场竞争力,可以为企业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5.2 社会效益
环境质量改善:工业废固的有效处理和处置可以减少对土壤、水体、大气等环境的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同时,减少工业废固的排放和堆存,还可以节约土地资源,美化城市环境。
就业机会创造: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废物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各个环节。这对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资源循环利用示范效应:工业废固的综合利用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可以为其他行业提供示范和借鉴,推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树立典型案例和推广先进经验,可以引导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到资源循环利用中来。
6.工业废固处理的案例分析
6.1 包头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案例
包头市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较大。为加快推进工业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包头市在“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框架下,通过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科技创新等多方面手段来推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
包头市编制了《包头市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规划》和《包头市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规划(2021-2025年)(征求意见稿)》,完善和细化了政策措施,为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项目提供政策优惠。以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为依托单位,成立内蒙古大宗工业固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联合国内60家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固废利用的相关研究,研发相关技术40余项,获得发明专利60余项,实现固体废物资源利用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10余项。
针对钢渣,推动包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突破从钢渣中提纯优质碳酸钙技术,以钢渣和工业排放二氧化碳为原料,生产高纯碳酸钙、氧化铁粉等产品;针对稀土尾矿,推动包钢集团改进了难分选的铌、萤石和钪等资源利用技术,实现了尾矿中有价金属回收的技术突破;针对粉煤灰,北京大学包头创新研究院与佳运通智能环保新材料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亿建设智能环保新材料应用研发和产业化示范基地,研发可替代木材和塑料的物流托盘。
6.2 日本钢铁渣综合利用案例
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对工业废固的综合利用非常重视。在钢铁渣的综合利用方面,日本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日本的钢铁企业将钢铁渣进行分类处理,一部分钢铁渣用于生产水泥、混凝土等建筑材料,另一部分钢铁渣经过加工处理后用于道路基层、填方工程等。
此外,日本还将钢铁渣中的铁、锌等有价金属进行回收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对钢铁渣的综合利用,日本不仅减少了钢铁渣的排放和堆存,还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日本的钢铁企业还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将钢铁渣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7.工业废固处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7.1 面临的挑战
技术难题:尽管目前工业废固处理技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技术难题需要解决。例如,一些复杂成分的工业废固的处理技术还不够成熟,处理成本较高;对于一些新型工业废固,如电子废物、医疗废物等,还缺乏有效的处理技术和设备。
资金短缺:工业废固处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技术研发、设备购置、设施建设、运营管理等方面。然而,目前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资金来源相对单一,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和企业自筹,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限制了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发展。
政策执行不到位:虽然我国出台了一系列工业废固管理政策和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一些地方政府对工业废固管理重视不够,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一些企业违法违规排放和处置工业废固的现象时有发生。
公众意识淡薄:公众对工业废固的危害认识不足,缺乏参与工业废固处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居民对垃圾分类和废物回收利用的意识淡薄,随意丢弃垃圾,增加了工业废固的处理难度。
7.2 面临的机遇
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政府将出台更多的政策和法规,加大对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支持力度。例如,加大财政投入、税收优惠、补贴政策等,鼓励企业开展工业废固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废固处理技术将不断创新和完善。新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将不断涌现,提高工业废固的处理效率和资源回收利用率,降低处理成本,为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循环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为工业废固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模式。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将工业废固作为资源进行循环利用,可以实现工业废固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国际合作与交流拓展空间: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国际社会对工业废固的处理和处置越来越重视。我国可以加强与国际组织、发达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拓展国际市场,推动我国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国际化发展。
8.工业废固处理的发展趋势与建议
8.1 发展趋势
智能化与信息化: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工业废固处理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通过建立智能化的废物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工业废固的产生、收集、运输、处理、处置等环节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处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绿色化与低碳化: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工业废固处理将更加注重绿色化和低碳化。采用环保、节能的处理技术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实现工业废固处理与节能减排的协同发展。
多元化与协同化:工业废固处理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处理方式和技术,而是向多元化、协同化方向发展。通过多种处理技术的组合和协同应用,可以实现工业废固的最大化利用和最小化排放。同时,工业废固处理将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相协同,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
8.2 建议
加强技术研发与创新:加大对工业废固处理技术研发的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强对新型工业废固处理技术、高效资源回收技术、低碳环保处理技术等的研发和创新,提高工业废固处理的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政府应加大对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工业废固处理项目的建设和运营。同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工业废固处理行业的投资和运营,通过PPP模式、产业基金等方式,拓宽资金筹集渠道,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强化政策执行与监管:加强对工业废固管理政策和法规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企业和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环保意识。加大对工业废固排放和处置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工业废固得到妥善处理和处置。
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对公众的环保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对工业废固危害的认识和对废物分类回收利用的意识。通过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等方式,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工业废固的处理和处置,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工业废固的处理与处置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问题,关系到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强技术研发、完善政策法规、提高公众意识等措施,不断推进工业废固的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实现工业废固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