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阅读次数:3234 发布时间:2023-02-17 来源: 人民出版社
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不是简单的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问题,而是我国整个经济发展结构全面绿色转型的问题。我们必须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寻求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增长方式。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助力碳达峰碳中和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不仅是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是社会经济各方面的调整与变革。因此,我们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寻求更具可持续性、包容性和韧性的经济增长方式,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化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力争通过系统性社会经济转型、通过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协同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经济发展与减碳愿景目标。
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当地村民在仙水窝光伏电站采摘蔬菜。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推进节能减排;要把降碳摆在更加优先的位置,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考核,严格控制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二氧化碳排放,加大甲烷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研究制定碳税政策,推进全国碳市场建设;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引领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调整产业结构,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
首先,要着力调整传统工业行业结构,严格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强化能源节约利用,控制煤炭、钢铁、化工、电力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全面推行火电、钢铁、建材、有色、石化、煤化工等行业的节能减排和转型升级。
其次,推动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强链”,在煤炭清洁利用、智慧电力、现代化工等领域积极进行技术创新。
再次,坚决遏制高能耗高排放项目盲目发展,积极培育发展非资源型产业、绿色低碳产业。
最后,尽快制定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石化、煤化工等重点行业的碳达峰行动方案和路线图,明确各行业达峰时间和达峰排放量,制定相关配套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推动重点行业碳排放尽早达峰。在电力、钢铁、水泥等高碳排放行业开展碳排放总量控制,在排污许可证制度基础上探索试点碳排放许可制度。
优化能源结构,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条件。为推动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和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首先,必须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逐步减少。治本之策是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作为碳减排行动的重要遵循,从能源供给侧和消费侧两端发力,构建“清洁主导、电为中心”的现代化能源体系。要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水电,大力发展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积极发展绿色氢能,使可再生能源从能源电力消费的增量补充变为增量主体。
中国首台深远海浮式风电装备“扶摇号”从广东省茂名市广港码头拖航前往罗斗沙海域进行示范应用。新华社记者 刘大伟 摄
其次,加快推进重点领域能源结构低碳转型,大力推行绿色用能模式,采取更加严格的能耗标准,支持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行业和领域非化石能源替代和用能方式改变。推动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建筑光伏一体化等绿色用能模式,加快取暖、炊事用能等方面电能替代,提升全社会电气化水平。
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偏好,倡导低碳节能的生活方式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生活能源消费将步入刚性增长阶段,其快速增长将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形成挑战。生活能源消费存在“棘轮效应”,易升难降,需要积极培育绿色消费偏好来加快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形成。
首先,要进一步完善引导绿色消费的政策体系,制定相关细则,明确绿色消费中生产企业、零售企业、消费者、政府机构等主体的责任义务;加快拓宽绿色消费渠道,增加绿色消费形式,树立绿色低碳产品品牌,提升产品绿色消费的占比。
其次,关注社会公众绿色消费行为的形成机制,关注低碳认知、低碳态度以及其他个体禀赋和心理特征因素在绿色消费行为形成中的传导机制。构建有针对性的环境教育和宣传模式,树立全民勤俭节约的消费观,抵制消费高耗高污产品,培养绿色消费的良好习惯,提升绿色消费的内生动力,在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实现生活能源消费的低碳化转变。
市民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街头扫码骑行共享电动车。新华社发
增加生态系统碳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增加生态系统碳汇也是重要手段之一。首先应该认识到碳汇绝不是简单种树而已,而是提升整个生态系统的质量,才能更有效增加碳汇。我国通过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在增加生态系统碳汇上为全球作出巨大贡献。
未来,我国要通过加快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提升生态碳汇能力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优化自然生态景观格局、构建仿自然生态系统结构、改善和提升生态系统功能、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等一系列措施以用正确“姿势”提升碳汇。
(本文来源于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经济如何稳中求进》)